桥梁结构通病-凯时人生就是博首页浏览数:1次
一、钱塘江大桥风雨屹立77年 1937年9月26日,中国首座铁路公路两用钢结构大桥—钱塘江大桥,在滚滚钱江潮中破浪而生。77年后的今天,曾历经5次军事爆炸、涅槃重生的大桥依然傲立于大江之上。 建设期间,先后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1933开始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建成。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正式通车运行。 据了解,钱塘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抗战期间曾经有100万左右的中国百姓从这座桥上逃到江对岸,是一条实实在在的生命通道。”说起77岁高龄的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纪念馆讲解员魏刚充满感慨,“大桥先后被炸过5次,还能屹立在这里,如今这样的纯钢桥放眼国内外都已经很少见了。” 据透露,钱塘江大桥从建成第一天就面临着战争的威胁“从大桥建成到第一次被炸仅仅相隔89天,这也让这座大桥多了一段传奇故事。”建成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因为战争与碰撞的影响,现在有9处病害,路段工人每周都必须对大桥做一次检查,每季度都要做一次保养。 如今,钱塘江大桥依然屹立在钱塘江畔,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被网友们亲切称为“桥坚强”,向世人代代传递着一个名为坚守的信念。 二、桥梁质量通病 在日益发展的今天,桥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我国现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期,但由于桥梁工程的耐久性设计标准过低,施工质量较差,所建工程大量存在缺陷和安全隐患。并且交通量与日俱增,车辆载重不断提升,加上缺乏例行维修,多数桥梁处于带病超负 荷的工作状态,因而进一步加快其损坏速度。截至2013年底,我国公路危桥已有九千余座,长度达三万多米,部分桥梁无力养护维修频频发生桥梁事故。 桥梁结构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有: 1、桥梁上部结构是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也是桥梁结构出现质量问题的重点。对于混凝土桥梁的基本构件,缺陷主要包括: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剥落、游离石灰、孔洞、缝隙夹层等。 2、基本构件的主要几何尺寸包括构件的实际长度及截面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实际厚度等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设计要求。 3、墩台及其承台圬工风化剥落、裂缝及破损。此外,还有下沉、位移和倾侧变位等情况。 4、跨中挠度过大,主要原因是结构尺寸不合理。 5、跨中底板开裂,主要原因是计算差错、漏算。 6、靠支点或跨中腹板开裂,主要原因是力筋布置不合理。 7、齿板或其附近区域开裂,主要原因是构造筋不足。 8、箱梁顶板渗水、钢筋锈蚀,主要原因是局部、细节研究不够。 9、支座剪坏,支座脱空,锁死,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好。 10、箱梁底板局部开裂,主要原因是施工方法、顺序不当。 11、边支点附近底板开裂支架变形、变位,主要原因是施工缺少养护。 这些质量通病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造成一些比较重大的损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质量问题就会变得严重,影响桥梁的美观和实用,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对于桥梁结构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我们要予以重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桥梁加固方法 1、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原理是在梁的下缘受拉区设置预应力材料,通过张拉对梁体产生偏心预应力,使梁体发生上拱,抵消部分自重应力,减小了结构变形和裂缝宽度、改善了结构受力,能够较大幅度的提高结构承载力。适用于控制梁体裂缝及钢筋疲劳应力幅度、高应力状态下的结构,尤其是大型结构的加固等情况。 2、体系转换加固法指增设附加构件或进行技术改造,使桥梁的受力体系和受力状况发生改变,从而起到减小承重构件的应力,改善桥梁性能,达到提高承载能力的目的。具有提高结构承载力,增大结构刚度,减小挠度等优点。 3、增加构件加固法指增设纵梁提高承载能力或拓宽改建,增加横隔板加强横向联系。当墩台地基安全性能好,具有承载能力,上部结构也基本完好,但其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增加承载能力高和刚度大的新纵梁使新旧梁互相联结共同受力。 4、粘贴钢板加固法是采用粘结剂将钢板粘贴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受拉边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物形成整体,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快速,不影响结构外形,加固费用低,不减小桥梁净空以及增加荷载不多等优点。 5、碳纤维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物表面,当结构荷载增加时,两者共同工作,提高构件承载力,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碳纤维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容易保证等优点,是旧桥加固补强的理想材料。 6、桥面层补强加固法是通过在梁顶(桥面)上加铺一层钢筋混凝土层,使其与原有主梁形成整体,从而达到增大主梁有效高度和抗压截面,增加桥面整体刚度,提高桥梁承载能力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